我和物理学


最近在读《三体》和《上帝掷骰子吗?》这两本书,一本科幻小说,一本关于量子力学科普史话。

对于普通人来说,量子力学遥不可及。

这几年最火的物理学新闻应该是LIGO团队证实引力波的存在(2017年)和首张黑洞照片(2019年)。

“这一探测证实了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在 1915 年的 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预言,并打开了一扇前所未有的探索宇宙的新窗口”。

heidong

科幻和未来就像月亮一样,让人无法抗拒。人类登月50周年,阿波罗11号代码在github上开源,就算是现在,人们都无法想象1969年人类就能登上月球。就像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一样。

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,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。

量子力学

量子力学的发展曲折逶迤,科学家们前赴后继上下求索,多世界理论、多历史理论、超弦、m理论、n维解释,科学家的想象似乎比科幻小说家更加大胆和颠覆。

霍金在《时间简史》里说:“在谨慎乐观的基础上,我仍然相信,我们可能已经接近于探索自然的终极定律的终点。”让人想起三体里丁仪对白ice说:“替我去看看物理学的大结局。”如果物理学有大结局,是不是也是人类文明的大结局、宇宙的大结局。

“渐渐远去的黄金海岸完全消失在历史的烟波之中。现在,人类文明的航船已经孤独地驶到了茫茫的大洋中,举目四望,只有无边无际的险恶波涛,谁也不知道,彼岸是不是真的存在。”

想起初中的时候,在书店买了本盗版《时间简史》,完全不懂但看得津津有味,晚上睡觉还和小伙伴讨论得有声有色,那种开心单纯得难以言喻。小时候问起来,梦想都是当个科学家。现在很难去想象那种做研究几十年如一日的科学家是有多大的毅力,吃了多少苦。可能是真正得热爱。所以对于喜欢物理和化学并以此为生的人来说,应该并不觉得有多辛苦并且可能很快乐。

现代物理学总是参杂着一丝哲学和艺术的气息。无论是海森堡还是薛定谔,光是粒子还是波的三个世纪的争论,无数天才前仆后继,牛顿、胡克、惠更斯、杨、菲涅尔、麦克斯韦、赫兹、爱因斯坦、康普顿、德布罗意。理论物理的大爆炸,天才辈出。

奥卡姆剃刀告诉我们“如无必要,勿增实体”,也就是当两种说法都能解释相同的事实是,应该相信假设少的那个。

福尔摩斯是这样说的:“我的方法,就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上面:当你把一切不可能的结论都排除之后,那剩下的,不管多么离奇,也必然是事实。”

三体

大刘的小说最难的的是对于社会形态和政治斗争的描写,科幻不是空中楼阁,变得有血有肉。

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,傲慢才是

三体,除了科幻与理性,还有政治和人性。“人类不感谢罗辑”就是对人性最真实的描写。纵观罗辑的一生,从大学教授到面壁者,再到执剑人,最后成为了冥王星守墓人,把字刻在石头上,仿若三体的缩影。

三体中对于艺术和哲学的探讨也让人印象深刻,就像是歌者文明那样诗意盎然,歌者这段如果拍成电影,在我的想象中整个屏幕展现的应该是极致的黑色,只有不断跳出的文字伴随着点点音乐,闪烁在黑色背景上。影片结尾处是飞出的二向箔和那首诗。

我看到了我的爱恋

我飞到她的身边

我捧出给她的礼物

那是一小块凝固的时间

时间上有美丽的条纹

摸起来像浅海的泥一样柔软

她把时间涂满全身

然后拉起我飞向存在的边缘

这是灵态的飞行

我们眼中的星星像幽灵

星星眼中的我们也像幽灵

……

这里面的浪漫和诗意让人想起卡尔•萨根在《The Pale Blue Dot》的那段话。

1990年,旅行者1号于距地球64亿公里处最后一次回望母星,拍摄了它。当你看它,会看到一个小点。那就是这里,那就是家园,那就是我们。你所爱的每个人,认识的每个人,听说过的每个人,历史上的每个人,都在它上面活过了一生。我们物种历史上的所有欢乐和痛苦,千万种言之凿凿的宗教、意识形态和经济思想,所有狩猎者和采集者,所有英雄和懦夫,所有文明的创造者和毁灭者,所有的皇帝和农夫,所有热恋中的年轻人,所有的父母、满怀希望的孩子、发明者和探索者,所有道德导师,所有腐败的政客,所有 ‘超级明星’,所有 ‘最高领袖’,所有圣徒和罪人——都发生在这颗悬浮在太阳光中的尘埃上。

文明像大刘所说,是一场五千年的狂奔,古猿扔向空中的骨头棒还没落回地面就变成了宇宙飞船。人类文明的进步史,总是伴随着英雄和奇迹。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在这个点点尘埃之上。但是到底什么是文明,什么是意义,什么又是真理。